中短期內,遏制港股的兩座大山,一是(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內地政府提振經濟民生的措施的力度、速度、效益不足,二是人民幣比對美元(持續)貶值。這兩點,足以讓相當一批(隨時可以)持有美元或港元的資金觀望或離場,乃至造空。
這兩點,弔詭的是,目前,都處於人家把你看扁,但你又處於左瞄瞄右等等的一種狀態。一整套相當抽象的官話,人家不知你葫蘆賣什麼藥,反正肉眼可見,你似乎沒啥大招或不願意快速放大招,乃至一副弱不禁風的面貌,因此,人家幹脆跟你說再見,要不,就一腳踹過來,把你踩在腳下……
明擺着,人家已經不斷狂印錢,通脹反噬,利息高,資產價格虛高;這邊廂,不動產價格或仍未調整到位,但錢幣的購買力實際相當高。
簡單推算,這邊廂,只要讓資產價格再調整一點,但若能成功阻遏乃至消滅通縮苗頭,經濟重回穩健發展軌跡,哪怕多印一點錢,幣值也不見得必須矮人一截。也就是說,不是俗稱的「印錢」,幣值就活該跌,重要的是,要「印」得其所,對改善整體經濟結構有益。個人覺得,維持人民幣幣值堅挺,利大於弊。所謂為了應對可能的更多的進口美國關稅而先把幣值降低以利保持出口量,沒見得有多明智。反過來,不妨推升人民幣幣值,犧牲部分出口,犧牲部分就業——況且是否真會犧牲還有待商榷——進一步推高美國的通脹率,讓其「自爆」,更符合整體中國人民的利益。幣值越跌,或其貶值趨勢一直存在的話,只會越見鬼,外資更不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包括A股和港股),造成更大的負向財富效應。
現在看,所謂「化債」,力度太弱,太「按部就班」(速度太慢),諸種肉眼可見的其他領域存在許多「不足」,又要等哪個會哪個月度乃至年度去逐一面對和處理,況且,人家又不知道會否到時又讓市場失望,如此,依然遺留大量淤積的債務和問題,一堆的「不確定性」,如何讓理性的資金放心下注?
在A股市場,自家人的資金大,又缺乏造空機制,於是大量游資中短期內願意放心下注博奕,甚至有意繞開大藍籌和不少機構主力持有的股份,於是,能夠維持一定的「旺場」。港股這邊,經港股通流入的資金,累計已達2.6萬億人民幣之譜,但似仍未充份取得所謂的「定價權」。平均而言,外資持有的,肯定偏向於大市值股份,於是,恒指,乃至於科指,定價權,約略仍掌控在外資之手。
所以,要港股「好」起來,首先要說服市場內地的經濟可以較快地扭轉頽勢,人民幣的幣值不能再貶(太多),另一方面,推動更多的資金南下,同時,譬如,大幅降低北水持有港股(國企和紅籌)的紅利稅,降低內地散戶進入港股通的50萬門檻,也可以是極大的助燃劑。
回說板塊和個股。
大型科網,很視乎人民幣幣值的走向和北水的態度。股東回報率、護城河最深、增長勢頭最強的美團和騰訊,在當下的局面不幸受到壓力。
比亞迪,前年、去年和今年,是資本開支的階段性頂峰,明年也要集中精力壓制對手和搶佔更多的內地市場份額,所以整體純利率,明年提升有限,但或要等到後年,單車利潤率才有望大幅提升,譬如單車純利達1.5萬元級別。非常模糊地估量,今年售車逾420輛,明年或在550萬至580萬之間;明年年底前全球月度產能應逾60萬,到後年(2026年)年底,或達70至75萬級別。如果發展順利,到2027年,比亞迪集團的利潤有機會達到千億元級別。當下,壓制股價的最大不明朗因素,可能是在墨西哥的整車業務發展。相對而言,旗下的比亞迪電子已錄得連續十三個交易日的主動流金流入,明年的利潤增長率應超過母公司,如果出現短期的股價回調,反而造就增持或重新加注的機會。非常有趣的一個指標是,明年比電的股東回報率有望邁進20%的階段。
另注,10000股#992聯想集團,已在11月27日每股除淨港幣$0.085,相關股息已計入「剩餘現金」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