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林子俊 Colin Lam
2024-01-10 12:46:22
淺談香港經濟展望

上周筆者分享了2024年股票市場的期待,延續這個話題,本期專欄希望探討從更宏觀的角度,談談香港經濟的展望,篇幅學術有限,僅希望為讀者提供一些參考。

有分析認爲,美國在疫情期間直接發放三輪共16850億美元(超過13萬億港幣)援助給國民,刺激消費端從而向上提升企業訂單,進而降低失業率、提升企業盈利、推高股市等路徑傳到,使得整體經濟强勁復蘇。相反中國由於居民儲蓄習慣更喜歡將錢存起來,政府選擇了將資金發放到銀行,透過調低存款準備金等方式促進企業融資,但消費端未復蘇企業也不願意過多借貸。

香港無論是發放規模還是發放方法,更類似美國方式(當然也有其他政策例如百分百貸款),但經濟增速依然差於預期。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香港本身的優勢產業逐漸失去競爭力,而新興產業成長需時。

統計署月刊羅列出香港四大主要行業包括金融、旅游、貿易及專業服務,其長期優勢是香港作爲中國最大的離岸城市,擁有國際貨幣資產配置、貿易轉運、國際人才和服務等。然而隨著内地進一步開放,香港可以吃的老本越來越少。如果以亞洲企業排名1000強榜單的香港本土公司統計,排名前二十大的企業如和黃、怡和、利豐等都是老牌公司,1988年成立的裕元工業和1985年成立的創科實業已經是年輕一代。香港近年的明星企業商湯科技,儘管總部位於香港,然而按照2022年年報顯示,總員工5098人中,有4773人在内地,港澳臺加起來也只有96人,占比不到1.9%,同樣的例子還有大疆和貨拉拉等。

產業轉型當然不容易,港府也盡可能兼顧公平。例如推出加密貨幣產業規劃同時,附加了相當的限制;又如成功邀請了國際知名藥企來港設計科研中心,并沒有提供補助或特殊條款。公平和謹慎固然是好事,但正如上文所述,香港舊有的優勢正被趕上,假如缺乏新的優勢,重點產業帶動新經濟的效率也會降低。

綜上所述,目前政策下香港新產業發展需時,恐怕要過5至10年才看得出效果,2024年香港傳統經濟的復蘇依然受到消費不振和高利率所困擾,較大憧憬恐怕要等到6月投資移民的開放有助吸納新資金帶動金融業以及美國去庫存接近尾聲帶來新的貿易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