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和(0001.HK)近期宣布計劃出售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資產,此舉帶動股價急升,並獲得券商及國際評級機構的正面評價,認為交易對長和屬重大利好。
然而,國務院港澳辦網站轉載的《大公報》評論文章質疑,長和在當前中美戰略博弈的敏感時刻出售港口資產,並非「普通的商業行為」,而是涉及地緣政治議題。受此影響,長和股價周五(14日)一度下跌6.7%,低見46.1港元,現跌幅仍超過5%。
巴拿馬運河具戰略意義
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航運的咽喉要道,全球6%的海運貿易經此通行,其中中國商船貨運量佔比高達21%,是中國與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貿易的核心通道。文章指出,若巴拿馬運河被「美國化」與「政治化」,美國很可能將其用於政治目的,推行自己的政治議程,從而對中國的航運貿易構成制約。
長和出售巴拿馬港口資產的交易,是由貝萊德(美:BLK)牽頭,該公司行政總裁芬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私交甚篤。評論文章引述英美媒體報道,芬克在收購洽談期間曾到白宮向特朗普報告,顯示美國政府對此次交易的高度關注。文章批評,美國政府將此次交易視為推行全球霸權的手段,而非單純的商業行為。
美國或用「長臂管轄」施壓
文章進一步引述網民觀點,認為美國可能以此交易為「範本」,通過政治施壓在全球範圍內掀起港口併購潮,控制更多關鍵港口,並利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導致中國船舶「無處可靠」。文章批評,這筆交易是美國運用國家力量,通過脅迫、施壓、利誘等手段侵吞他國正當權益的霸權行徑,是包裝成「商業行為」的強權政治。
文章最後強調,面對重大地緣政治議題,相關企業應三思而行,仔細考慮交易的本質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並明確自身的立場與立場選擇。文章呼籲長和認真思考此次交易的性質和要害,以及自身應站在哪一邊。
未來3重可能情況
繼續按計劃出售:今次交易長和面對壓力,未知是否溝通不果改為利用輿論施壓。不過,由於碼頭屬私人資產,長和是可以抵抗壓力繼續執行交易。如果到最後賣出,會否派特別息,以及派息金額將主導短期走向。市場早前猜測會派25元特別息。股價有機會返回50元以上,可是中長期在中港做生意或更艱難,之後股價有機會回調。
擱置出售計劃:如果選擇取消交易,公司股價料有機會返回39元,即公布交易前水平,以反映交易告吹。這樣日後繼續經營相信面臨美國很大壓力,對股價不利。
轉向出售予中資:長和可將碼頭賣給中資背景公司,好像招商港口(1872.HK)及中國遠洋海運集團(1919.HK)等。當然交易作價是一大變數,但相信會帶來效益,特別是出資應不會低於美國財團。轉售對股價理應有利,而且可保持與中方相對良好關係。不過,內地經濟有待改善,若無中央要求內很配合個別公司,即使國企料也很難有足夠資金交易。
由於事情發展仍在進行中,一般交易告吹對股價不利,未有貨的投資者不要隨便撈貨。有貨的定好止賺,若已要蝕錢,不妨趁港股向好,換馬到其他股票。
作者:Moneyclub
原文刊登於 HKMoneyClub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hkmoneyclub以下平台,接收更多分析評論!
Facebook:hkmoneyclub (https://www.facebook.com/hkmoneyclub)
Instagram:hkmoneyclub (https://www.instagram.com/hkmoneyclub)
YouTube:hkmoneyclub (https://www.youtube.com/@hkmoneyclub)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