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頂老師 Thomas Poon
2025-03-11 07:48:11

兩會前大漲後的調整期(始發於20250304)

內地政協和人大兩大會議明天開始正式分別召開,港股恒指在上周四盤中錄得階段性高點24076.53點,周五則在特朗普“神經刀”式說要再加10%的中國進口關稅(即10%加10%)後大幅下挫(個人非常主觀地猜測,是見不得美股科網與港中股科網“東升西降”,甚至有外資淡友想“空”港股,於是出此“妙計”;事實上,無論是上一次的特朗普執政時期還是拜登執政時期,美國政府許多關涉中港經濟和金融市場的不利舉動,多次都是似乎恰恰打在港股的某些關鍵階段,不大可能總是那麼“巧”!也所以,如果中港兩地執事官員不正視這個“現象”而不做準備或做點事情,是不可思議的。)周一,短線資金傾向於“追落後”,但前期漲幅巨大的尤其是科網股大多繼續調整或震蕩。如果兩會能釋出讓市場投資人感到愜意的訊息的話,哪怕美國政府方面依然時不時攪幾下“屎棍”,個人對後市的表現持樂觀的心態。但喜歡玩短線博奕的“聰明仔”大把,賺一點了就迫不及待套利走人,美股那邊搖搖晃晃,短期內整體港股興許還有一些搖擺震蕩。

周一港股收市後傳出(已經“傳通街”)信息,說比亞迪H將配售不多於52億美元的股份。在業績公布期前的靜默期內,如果仍能合規配股的話,大概,要不是行使了股東大會上決議的一般性授權,就是採用了所謂“閃電配售”(Lighting Placement)。怎說也好,該則消息是龍還是蟲,明天(周二)就見分曉,而周一晚美股ADR的股價表現,則應是在貼現配股的“事實”。

若配售一事為真(估計已是99%的概率了),要猜此時集資的因由,也不難,過去幾年急速大肆擴張,層出不窮地推出各種新技術並加以應用,不管是在內地還是海外,在在需要很多資金,而頗長時間,比亞迪在擠佔供應商的資金,而且電池業務的最大競爭對手寧德時代即將在港股上市集資(一般估計不少於50億美元),現在港股市場交投又相當暢旺,此時融資,增強財力,利便在後續數年的關鍵期(新能源車取代燃油車、純內資取代合資的終局戰)大幹一場、一竟全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如果我是王傳福,會選擇等到公布了很重要的“天閃計畫”、公布了去年全年業績、發出今年首季業績預喜後,如股價處於$400至$450區間,再集資……當然,對王傳福而言,可能一個月半個月都不想再多等了。

另外,本倉周一重新開始建倉小米集團(#1810)。用偏理性審慎的眼光看,當下小米的股價是有泡沫的,哪怕僅屬於中小型(#981中芯國際的股價則是屬於中大型泡沫——當然我覺得比起美股的特斯拉,還差得遠——除非後續幾年的盈利複式增長率達80%以上),除非2025、2026、2027的盈利複式增長率可以達到40%甚至50%以上,而我個人原本的猜測跟高盛的相約,可能是35%左右。但念想到大概率港股市場將(持續)給予小米一定的估值溢價,而且也無法排除將來何時又爆出一些意外的驚喜,所以,重新開始收集;如果股價後續能回調至$40區間,更佳。主要的邏輯是,難怪市場上頗多聲音開始把小米跟(以前的)特斯拉相提並論,現在,最高確定性能夠有力佔取豪華車市場的中國車企,不是比亞迪、華為和理想,而是小米。我稱之為擁有六邊形思維的雷軍,確實,在把控消費者心理、打造極致產品和營銷方面,才能卓越,天時地利人和,已成為獨一檔的現象級的存在,甚至可以評斷,小米將是繼比亞迪之後,在新能源車整車領域最具競爭力的參與者。而小米的人家車、物聯網、手機、家電、AI,乃至機器人等業務,後續的協同發展,想像空間的確大而且具有較高確定性!但要留意的是,萬一市況急劇轉差,個人不排除反手沽出,再等待更合理的買入(累積)價。

一直說,比亞迪優點極多,同時短板也不少。有點任人為親,對老臣子太仁厚。旗下各品牌的銷售經理,要不老氣橫秋,就是像個辦公室主任,或者,太嫩,思維平庸,沒自信沒氣場。在領略時尚、把握消費者心理、打造極致產品(尤其是中高端的)方面沒有得力的合適的人,或者,關涉設計的決策流程某些環節存在問題,導致,至少至目前為止,其世界第一的整車電動化技術,沒取得讓人滿意的成效。也所以我才自SU7推出後一直說,小米跟比亞迪結合,可以天下無敵。

另外想再提一下的是,人,如果對某個人、某種政體或經濟體存在類近宗教信仰式的非理性的崇拜的話,結論會很可笑的。如今,我在本港媒體裏依然看到聽到有人深信特朗普(及美國政府)無所不能,可以怎樣遇神殺神當者披靡、美國必定可以贏盡全世界云云,挺滑稽的。如果美國聯邦政府不是債務深重(光利息支出已經十分強勁,越通脹越不能降息,支出越大),如果美股科網眾姐妹的平均估值不是那麼高,如果美國不是處於難解的通脹泥淖中的話,我對美國經濟、美股等倒是沒啥意見的,但事實是……

那些人那麼迷信權威,為何不嘗試體會一下巴菲特當下的投資心境?(巴菲特一世順遂,戰功超凡入聖,現在是在保人生最後一程的威名,不會在當下對他而言相當不堪的環境下胡亂投資,寧願持有空前大額的現金頭寸)特朗普和馬斯克在多個領域如此折騰(裁員、削減支出、全世界收縮戰線、到處“搶錢”),所為何事?國庫空虛、已變得極度自私而幾乎自願放棄領頭大哥地位的美國,後續對於阻遏東方大國的發展,還能使出多大的勁?為什麼呼籲大家不要給美國的所謂加關稅嚇傻,哪怕每年犠牲數千億至上萬億人民幣的收入並稍推高失業率,跟美國硬剛,逼爆它的通脹,逼爆他聯邦政府的(利息)支出。它打關稅,不見得是傷人一千自傷八百,分分鐘是傷人二百自傷一千!

所謂“東升西降”,隱隱然已成一個趨勢;況且,往往,事在人為而已。自求多福,否極泰來,升;“亢龍有悔”、“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樂極可能生悲,降,未必不是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