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向特區政府提交2025-26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書,聚焦於支援企業、發展新質生產力、鞏固既有優勢、激發新增長動能等領域,提出約90項建議。 會長盧金榮在會見傳媒時表示,理解特區政府正面對龐大財赤,須採取手段恢復財政收支平衡,「但同時香港正處於關鍵的經濟轉型期,有必要繼續支援企業應對挑戰和為經濟增長注入動能,以平衡社會穩定和香港長遠發展的需要。」 他據廠商會內部調查,儘管業界正經歷多方面挑戰,但他們仍積極拓展多元市場,並殷切期待能得到更多政府的財稅支援。廠商會建議政府進一步延長「還息不還本」安排、擴大「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擔保費減免幅度、降低擔保貸款的利率上限,以及取消「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中對工資中位數的硬性要求。為配合業界拓展市場的需要,廠商會建議「中小企業市場推廣基金」可提高對每家企業的資助額、引入「循環批核」機制,以及將基金涵蓋本地市場的特別措施延長3年。 製造業是打造「新質生產力」不可或缺的載體,廠商會建議當局在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同時,也須重視促進傳統產業的升級,並且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發展。又提議在北部都會區展開試點產業園區規劃和建設,優先從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中各選擇一個產業,並制定專項發展規劃,以建立「香港優勢工業高地」。 為提高本港科研成果轉化的成功率,廠商會建議政府撥款成立「中試平台建設專項基金」,資助非牟利機構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營運中試平台,並在政府資助項目中設立「強制性」的中試服務採購制度,推動「港版中試」加快發展。 廠商會調查顯示,地緣政治風險被港商視為目前第二大經營挑戰,本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正受到考驗。 為應對中美貿易糾紛升級的風險,廠商會立法會代表吳永嘉,建議政府重啟與商會代表的快速溝通機制,並透過與更多經濟體簽署雙邊自貿協定,以及在更多新興經濟體設立辦事處或聯絡點,助力港商開拓多元化市場、分散風險。他指,建構「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是鞏固國際貿易中心地位的重要策略,建議政府組建招商團隊,到外地招商引企和宣傳香港在供應鏈管理增值服務方面的優勢,並設立一站式窗口,協助港企將高增值科研及生產環節回流香港。 除了鞏固既有優勢,廠商會也建議政府在推動銀髮經濟及「工業旅遊」、探索發展「藍碳」產業、打造知識產權貿易中心、協助境外港資企業發展,以及推廣「香港品牌」等方面施策發力,為香港經濟探索新的增長動能。 廠商會常務副會長馬介欽提到,在內地的港資製造業亦是本港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建議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擴大港商在內地市場的受保範圍、向內地爭取灣區標準與內地海關的清關標準以及市場准入標準「三體合一」,對符合灣區標準的香港產品進入內地實施更加寬鬆的報關和清關安排。也建議政府在內地和國際電商平台設立常設性「香港品牌市集」專區,並為「香港品牌」定義和建立認證體系,以加強「香港品牌」在內地市場的保護,助力香港企業開拓內地市場。 廠商會建議政府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下增設專責小組,提出香港配合國家「十五五」規劃的具體政策,並推動各界多加討論和參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SY) #廠商會 #預算案
<匯港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