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接受了明匯智庫和樹仁大學的採訪,談及直播帶貨的商業模式和看法,其中一些內容和投資也有關聯,希望分享給大家。
筆者依然認為在目前的經濟和社會背景下,直播行業依然是年輕人最有機會短時間內靠創意和勤力,在合法的前提下可以實現百萬甚至千萬收入的行業。無論是國內的抖音和嗶哩嗶哩,還是國外的YouTube和Tiptop,都已經搭建了非常成熟的扁平化創作和分銷平台,只要有足夠人氣和影響力,就可以利用打賞、流量分成或者銷售產品的方式賺錢。其中銷售產品,自2019年期快速發展,尤其是直播帶貨的銷售額在今年的618大幅增長,不單單素人,明星乃至企業老闆,紛紛參與到其中,對於商家而言,更成為了核心的銷售渠道之一。
每個新興的商業模式往往會經歷快速爆發、萬眾參與、行業成熟最後寡頭湧現的過程,直播帶貨也離不開這個趨勢。今年的618,相對於去年,無論從監管還是行業專業化程度,已經完全是兩個局面。對於年輕人或者素人而言,入行的門檻已經越來越高,想靠創意出頭,遠比往年要難。
根據報告指出,國內目前經營直播帶貨的公司(MCN公司)孵化一個月銷售額穩定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素人主播,需要投入的資源(包括配套的人力物力等)需要300萬人民幣。而國內一般的直播抽點,在10%-20%,換言之300萬人民幣,單靠抽點回本需要5-10個月,再扣除主播和配套成本,回本週期一般都需要1.5年以上。所以國內一般和主播簽約是3年以上,確保孵化後能夠還有一年多的時間賺錢。但要注意,這裡的只是理論上的商業模式,經營直播公司要面臨孵化失敗和行業趨勢發生變化的風險,對於資金壓力一點也不必開餐廳少。
假如主播本身就是工廠或者店鋪老闆,額外的支出成本會比MCN公司少,而且老闆或員工親自帶貨,其動力和責任感會更加強,淘寶直播主力扶持策略的也是供應商開播。但一般店鋪老闆的貨源較為單一,同時很難做到專業化,對於演繹效果往往會有折扣。
究竟直播帶貨的成本出現在哪裡,為何門檻會越來越高?篇幅有限,下週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