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美國最大的投資基金-麥哲倫基金(Magellan Fund)的前任總經理,憑其傑出的投資才能,創造出令華爾街欽羨的投資業績。他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的13年期間,基金年回報逾29%,使公司資產由最初的2000萬美元增加到9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投資股票組合也由原來的40種變成1400多種。今天介紹一下林奇的投資哲學,從而舉個香港的例子。
林奇不相信「專家」,他認為就算不是專業人士,一般散戶和投資者只要細心留意日常生活,找到「十倍股」(Ten bagger)並非不可能。他曾說︰「投資法寶不是得自華爾街投資專家,它是你已經擁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投資於你已經熟悉的行業或企業,你能夠戰勝專家。」他身體力行,從妻子和女兒常用的日用品發掘蕾格絲(L'eggs)絲襪和標榜自然的The Body Shop,並深入研究,而這兩隻股票也為他帶來可觀回報。他的投資哲學在於「生活」,不投資不熟悉的產品。
將林奇的投資哲學引用至銀行股之上,因為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會須要用銀行服務,一定會有體會。以筆者為例,香港三大銀行:匯豐控股(00005)、中銀香港(02388)及恆生銀行(00011)為一直使用的銀行,以前有一份工作以渣打集團(02888)作出糧銀行,所以亦有渣打銀行的戶口及信用卡。由於覺得渣打銀行沒有其餘三大銀行的方便,所以離開該工作之後,便愈來愈少使用渣打銀行的服務,但一直保留其發給我的信用卡。
我持有三張渣打銀行發給我的白金(Patinum)信用卡,多年前我仍經常用渣打銀行戶口時,會留意所有戶口的一舉一動,當信用卡收取1000多元的年費時,我會申請豁免並退回年費;我離開該工作之後,沒有再使用渣打銀行的服務,因為長期無用,所以後來想取消該三張信用卡,但渣打銀行的職員說幫我申請自動豁免信用卡年費,一直相安無事。
櫃位等候時間超長
事隔幾年,於今年10月中,筆者突然收到渣打銀行發來的短訊,告知我為特選客戶,只要在10月底或之前,存入300元或以上進戶口,或使用信用卡消費300元或以上,便可獲贈300元。因此,我便到渣打銀行的櫃位打算存入300元,怎料在平日非繁忙時間,竟然要等上接近兩小時;到櫃位時職員才告訴我,原來戶口不動一段時間便自動被取消了。
既然存款不成,我其後約家人一起吃飯,然後打算用信用卡消費300元或以上,但到結帳時才發現信用卡被暫停使用,當時手足無措,便立即致電渣打信用卡熱線,熱線職員告訴我因為一張信用卡在今年8月份被收取了年費,至今未還,連利息及財務費用累計欠卡數幾千元。雖然幫我將職員隨即所有信用卡帳面收取的年費及相關利息和財務費用豁免,但我對銀行突然再次收取信用卡年費完全不知情,擔心有關欠債會影響我的信貸記錄,亦對我結帳時帶來如此不便,感到非常氣結!
投資中銀香港或恆生較好
總結而言,我對渣打銀行的服務非常不滿,根據林奇的投資哲學,渣打集團不宜投資。事實上,比較另一間國際銀行匯豐控股,渣打在過去8年的股價表現一直跑輸,目前估值仍較匯豐為高,買匯豐比較好。比較而言,如要買銀行股,建議買中銀香港或恆生銀行,因為兩行提供的服務、估值及股價表現均較理想,相信仍會跑贏其他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