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月22日特首講解3月推行的全民強制檢測安排之後,我就和下屬說:「樓價應已到了谷底了!」因為疫情已經有了受控的限期及時間表,當染疫個案明顯有回落的時候,就是更多購買力回到市場的時候了。
到了截稿當日,剛好聽完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講解財政預算案,我更加認為香港是有生路了,我認為財政預算案是到位令民生經濟在疫情後可振興的,其中對地產最有利的內容當然是修訂按揭保險計劃放寬樓價1000萬以下的按揭成數至9成,樓價1200萬以下的按揭成數至8成,這個當然是一個很正面的訊息,也等同政府表態會將一些抑制樓市的措施鬆綁去支持樓市,放寬按揭亦是一個很實際提高買家槓桿能力的方式,即是說買家的首期是會大量減少的。我們用舉例計算下,買1000萬元樓價的樓首期只需100萬,是比原來減少了100萬或者50%,如果買1200萬樓價的樓首期只需240萬,是比原來減少了360萬或者60%,這是一個很大的槓桿提升,我很欣賞這個做法,因為這種提高市場活力的方式,政策是否成功在乎可令到甚麼人可以享受到,這做法最主要可以令一換一換樓的業主得到按揭上的支持,這個做法並沒有給予優勢炒家!
多了人換樓,自然多了人放盤,又自然地對市場可以是一個平衡,這是一個既可救市,又可令到市場受惠的方式。有人說財爺這種做法是「托市」,如果說「托市」可以在困境中保持到香港經濟,這個「托市」是正義的。
自小就聽到前輩說,「要保住香港!先要保住地產!」這個說法可能太坦白,令很多人不舒服,但事實是,如果香港地產崩潰,香港人相信會苦不堪言,大家在97年之後都面對這個苦況。當然消費券我認為做得十分好的,電子消費券比上次增加了一倍,即是說力道亦會提升一倍,預計在第二季及年中都可以分期去振興香港經濟。用消費來振興香港經濟是很聰明的,2003年推行的「自由行」就發揮到這個效果,而上年的消費券效果亦是成效顯著的,因為消費是最直接、最短及最快多重分配給予小市民的聰明措施。
亦有一些很長遠政策的好消息,例如財政預算案已經預留了1000億元作為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專用款項,即是說長遠的計劃是將會落實執行,會令到香港將來更加多養份,香港人經過這幾年的多重考驗之後應該更加珍惜當下,更加愛惜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