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EX事件的曝光揭示了無牌虛擬資產交易所的潛在風險,引發了強大的輿論壓力。針對這一情況,證監會公佈了遞交申請虛擬資產交易所牌照的公司名單,這一舉措既適當,又在一定程度上扭轉了市場對香港推行虛擬資產交易的負面印象。
9月10日,太極資本,即已遞交了虛擬資產牌照申請的HKbitEX母公司,推出了香港首個面向專業投資者的房地產基金證券型代幣發行(STO)——PRINCE代幣(PRINCE Token)。這是首個獲得證監會許可的基金代幣化集資模式,其底層標的為九龍區太子旅遊熱點的五個零售物業。
作為STO,PRINCE代幣的發行模式融合了IPO和ICO。簡單來說,這是一種將傳統有價證券(如股票、債券、基金或房地產投資信託)等資產,以虛擬代幣的形式證券化發行給投資者的募資方式,這種“證券型代幣”受到各國證券法的規範。PRINCE還為其發行的代幣購買了保險,即使遭遇如代幣被盜等損失,基金公司也會承擔起底部賠償,其安全性和保障超越傳統的其他代幣。作為真實世界資產(RWS)的代幣化投資,PRINCE為其他同行或產品提供了很好的參考案例。
雖然現在已經有多只房地產信託基金在聯交所上市,投資者可以通過券商進行買賣,但為何會選擇底層資產和收益(租金及物業價值升值)都類似的STO呢?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最大的區別在於成本。
傳統的房地產信託基金從發起到上市通常需要九個月到一年的時間,而期間的律師、審計師、估值顧問等費用都不菲,證券交易傭金和管理成本也分散了投資者的收益。為了保證成本不會占比過大,相關的信託專案往往規模較大,同時採取分散投資的策略,佈局不同地區甚至類型的物業資產。
據公司透露,PRINCE的發行時間大幅壓縮至三個月,且由基金經理統籌,相關費用可以大幅降低。因此,即使只投資指定區域的五個物業(一億港幣)也可以成功發行,由於專案簡單,其管理成本也可比傳統信託基金低。
我相信PRINCE的發行主要是為了打響頭炮。隨著技術和模式的成熟,發行成本應有機會進一步降低。屆時即使投資單一套物業,或擴充至公路、礦甚至誇張例子一個和牛牧場,只要具備價值,都可以發行STO吸納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前提是監管支持)。但另一個方面,是次 PRINCE代幣的持有者似乎並不可以對物業管理進行投票,一定程度削弱了投資者的公平性。
儘管HKbitEX表示,待其交易所的牌照通過後, PRINCE代幣將會放上架增加流動性,然而其門檻還是偏高,筆者預期在沒有market maker提供流動性下交投不多。筆者明白證監會的考慮是產品結構較一般複雜,也擔心會被人惡意炒作,但目前買股票的散戶,其實也沒有多少真的能看懂財報,大鰐莊家也不少。與其簡單一句禁止,倒不如要求發行商在資訊透明(如估值更新)多作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