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特朗普政府在美國時間4月2日下午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上周四和周五連續兩天環球金融市場(尤其是美股和大宗商品)暴跌,以及周一在A股和港股方面該如何部署等等論議,在過去幾天熱炸了內地各種媒體和財經網站的討論區。分析評論已經多如牛毛,我僅嘗試談一些個人的感悟和看法:
- 說過,根據我對智商的體會和理解,判斷,特朗普的智商不會超過120,大概率等於或稍低於115。這種智能水平,如果非要在內地擔當一個頭領式的行政職位的話,最適合的,是村長,充其量,鄉長——要申明的是,我尊重世上所有村長和鄉長。一村一鄉之長幹得不好,或僅為其村其鄉帶來某些不幸,受害受累的範圍不廣,但作為當前依然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的首長,如果基於認知的缺失和某些偏執而向全世界展開諸種折騰的話,那就分分鐘為全球帶來大災禍了。
- 也說過,特朗普是一個十分拜金拜權拜勢的功利現實主義者。多年商場的打滾,鑄造了他善於“拋浪頭”、精於“漫天開價,落地還錢”的套路,零和博奕的思緒深入骨髓。這種心思和價值觀,給了他毀碎舊世界的“勇氣”,但正如不少日漫中所描畫的boss一樣,心懷奇特的扭曲的為全世界好的執念,手段和過程卻是滅絕人性……而特朗普,則(可以)是,為了達至他的某種“夢想”(黃金時代),為了某一批人好,可以施展狠辣的手段,哪管另一(大)批人遭殃!
- 整個特朗普管治團隊,就是一個草台班子。內裏肯定有一些智商和綜合智能不低甚至很高的,但是,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屆的這批成員,許多都是馬屁精,對自尊自大且好面子的特朗普總是唯唯諾諾,時不時在媒體及其國民面前,盛讚特朗普如何如何偉大、特朗普的Bargain能力強大無匹之類的,包括參眾兩院的大批共和黨成員,幾乎恨不得天天高呼“Trump王萬歲﹗”——一派被切換至北韓的即視感——有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我總覺得現屆美國政府妖氣甚重……
- 眾所周知,特朗普政府的“MAGA”宏圖,要達成的目標,約略有三個:一,讓負債累累(已逾36萬億美元)的美國聯邦政府重新扳回至一個可持續的偏健康平衡的財政狀況(連年高赤字,光償還國債的利息已達總收入的一成多,沒隔多久就要跨越新一道財政懸崖);二,讓整體美國經濟“脫虛向實”,抑制過度的金融化,重振工業,推動產業鏈回遷,為中下收入階層創造更多的就業,另外也不想一些核心的產業出現缺失,因為存在國家安全風險;三,重構環球貿易秩序,不想其他國家以貿易順差來拿美國的便宜,而不少國家多種商品比美國的更便宜更具競爭力,是那些國家對相關產業給予了補貼,或/和構築了貿易壁壘。
- 上述第四點的三個目標,從一個中立的觀察者的角度看,前兩個,沒毛病,第三個,明顯,在認知上存在問題。
- 最錯的地方在於,特朗普以打關稅戰作為達成MAGA目標的核心王牌,而且覆蓋全球,簡單粗暴。綜合而言,跟二戰結束後由美國主導和倡議的基於規則的全球化、自由化貿易共識(由世貿組織守護)相衝突,必將動搖美元霸權的根基,也勢必衝擊其作為全球霸權的角色和地位。同時,短中期內,必然抬升物價、國民的生活成本,在通脹高企的狀況下美聯儲難以減息,也難以降低聯邦政府的發債成本及其利息支出,在許多企業利潤率遭蠶食的壓力下整體金融市場必面臨衝擊,乃至折損國民的投資收益。
- 特朗普政府的目標和方針都不變的話,等於是對既有環球經貿規則和秩序的直接顛覆,在不知能否真正“大立”之前,是“大破碎”,不僅砸了人家的飯碗,也砸了自己的飯桌。要知道,美國許多大企業的高市值、高估值,根本上是受益於經貿的全球化自由化,而目前,美國經濟處於高負債、高通脹的狀況底下,忽然來個“急風驟雨”式的“範式”逆轉,會否等於為一個極高血壓的病人放血?……
- 要三個目標都達成,尤其是要達成第二個目標,需時甚長,是兩年以上乃至超過十年的事情,也許這也是特朗普極想再多任至少一屆的原因。糟糕的是,這第二個目標,從本質上看,是極難達成的。
- 實力偏弱的國家,面對美國的關稅政策,只能屈從或虛與委蛇,但實力較強的國家,尤其是譬如東大,為了尊嚴,為了利益,必然硬剛,何況,富經驗且早就有了準備。持續的衝突,必然導致產業鏈的紊亂、各國各地投資意欲的低迷、經濟(增長)的萎縮、企業利潤的下降、失業率的上升。1929年至1933年的全球大環境,不管是地緣政治、生產力還是經貿格局等都跟現在非常不同,但導致環球經濟不景乃至蕭條的邏輯,依然有機會產生作用。到最後,特朗普未必能成為他所仰慕的一百三十年前的“麥金萊”(William Mckinley),反之,或成為導致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全球大蕭條的一百年前的“胡佛”。
- 除非這個關稅政策很快遭擱置或經大幅弱化,或/和除東大以外大部分國家(尤其包括如歐盟和日韓等)放棄跟美國的對壘和衝突,否則,美國金融市場大崩破、全球金融市場偏大幅向下波動的概率很高。
- 並非沒有可能,基於金融市場可能出現失控式的下陷和美國國內的反對聲音快速轉強,特朗普在不太久的將來,或會延緩乃至修改相關政策。要特朗普徹底放棄打關稅牌,倒不大可能,除非,他被迫下台。
- 這一波大超市場預期的關稅戰政策,與其說打算一箭三鵰地滿足MAGA的宏圖,我猜,最核心的目的(至少是短期內最想達到的目的),應該是施展特朗普最慣用的Bargain手段,進行極限式的霸凌和訛詐,希冀取得最大的單方面的利益,搜刮儘量多的“錢”以填補空虛的國庫!也所以,特朗普團隊實際是十分心虛的,極想世界各國儘快跟它協商,“就地還錢”。
- 純粹個人的希冀是,東大應該堅持硬剛下去,哪怕最壞的狀況下可能得面臨兩至三個百分點的GDP的下降、新增百萬計的失業位置。同時,最好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如此,不但有利穩定人民幣資產的估值(包括房地產、A股和港股),在全世界越來越覺得美國這個國家越來越不靠譜、美國政府又在挖自己美元的支配地位的“墻腳”之時,有利提高人民幣在國際中的認受性,加速人民幣國際化。
- 後續數天乃至數周,如果全球各國的關稅戰持續,特朗普一根筋繼續揮舞他的關稅戰“王牌”,多國跟美國的“友好”協商成效不彰的話,美國金融市場持續崩瀉,A股和港股完全波平水暖,是不可能的。港股方面,由於外資仍持有較大份額,不少參與資金是全球聯動的,在恐慌意緒瀰漫,Margin Call此伏彼起而導致流動性驟然趨緊的狀況下,或需面對比對A股更大的衝擊。此際,早擬“增加在香港金融資產的配置”的國家外匯儲備,就有可能成為救市的最強援軍。如果願意傾注累計不少於四五千億美元的資金進入港股市場的話,個人的估量是,極可能在某個指數區間,成功“焊”死恒指的後續運行的底部,並徹底真正由內地資金掌握港股的“話語權”。
- 較短期而言,如果沒有特大的利好消息出現的話,股票投資組合,階段性先騰挪出不少於三成的現金,興許是比較合適的。
- 周末,內地沒祭出進一步的應對措施或消息,意味着,執事者可能在依然沙塵滾滾的狀況下打算相機行事,謀定而後動,不想太早盡露“底牌”。
- 如果資金不急用而是本就擬作長期投資的,手上持有的股票又是譬如高分紅低估值的壟斷型央企國企、比亞迪、騰訊等成員的話,沒必要隨大眾恐慌性拋售或出清。
- 持有A股和港股的投資者適宜存有的思路是:在美股多年大漲的時期,A股和港股並沒有跟隨;當下,全世界最具綜合實力跟美國硬剛的,只有東大,雖然,東大也是難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