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七一假期前一個來星期的表現遠差於我個人的預期。
一方面,內地A股的整體表現相當萎靡,足以有力地拖住港股的後腿:兩地同板塊共振,流動性相互牽扯。
另一方面,大大地有利港股的譬如尤其是減免港股通股息稅的「政策」沒有公布。有可能在不遠的日子內公布,也有可能根本沒這回事,是某批人的「一廂情願」,也有可能,減免的力度將低於預期。怎說也好,如果「根本沒這回事」,後續不會進行減免的話,將讓人非常費解。讓某個部門每年維持一些收入,跟落實相關政策而帶來的港股(相關股票的)市值的顯著漲升所發散的「價值」,完全是兩個量級的分別。等於什麼呢?等於,一個大家族,讓其中一個兒子的收入少了一些,但換來整個家族長期生意滔滔,想來想去,劃算得很呢。
如果有人認為,在A股弱不禁風的局面下,落實相關政策,將進一步把流動性從A股引向港股,A股的表現將更加不堪,這樣非常不好的話,我則覺得,回到原點,讓兩地股票的價格,能合理地體現其「價值」,就行了,正如,如果房價存在巨量泡沫的話,讓它(及早)爆破,是最好的,為什麼非要呵護這個泡沫?因為,只要是泡沬,必爆,何必浪費時間和「彈藥」?而A股,當(內地的)資金真認為便宜的話,會錯過(撈底的)機會嗎?而現在,主要是原有的股息稅政策「人為」地阻截了港股相關股票的「價值」的體現,而已。又譬如,為什麼仍要維持A股的漲跌停板機制而不徹底完善股市的多空機制?為什麼老是認為股民必定是稚嫩的?為什麼認為作為母親,必須要把兒女永遠摟在懷裏度過他們的一輩子?
費解,費解。(補充,看周二上午的港股表現,相關政策還是有可能落實的,當然,只是純粹的猜測。)
另外,值得提的是,有可能深度影響不少後續現實層面的會議,將於本月月中召開。但,以近日A股的表現看,似乎,越來越多的資金,對後續內地的(民營)經濟持偏悲觀的態度,而且,可能是屬於長期性看空。看空什麼?民企的發展空間,收入預期,消費市道,利率。
事實上,若一直以中醫理論處理大局,不想大放水,不想慷慨派錢,不在某些關鍵領域進行根本性改革,整體社會的分配格局不變的話,正如我個人在去年第二季度時的猜想一樣,也正如大摩前首席羅奇過去大半年一直申述的觀點一樣,某種長期「趨勢」,恐怕,難以扭轉……
希望,我的某些「舊」觀點,是錯的,是杞人憂天的。
在上周五,本倉反手大手買回了中移動;一是相信在業務、收入方面仍有擴展空間,二是在可見未來,一如上述的某些觀點,根基穩固的壟斷型的大型央企國企,發展的能見度,遠比許多民企清晰得多……
比亞迪,六月銷售數據已出籠,缺乏驚喜,但也不壞。產能的擴張和應付DM5.0車型的龐大需要,需要時間調整乃至準備。出口數據貌似不佳,但可能是六月期間有不少貨運,是運輸供給海外工廠的零部件,而不是整車;在南美和東南亞,比亞迪的車極富競爭力。七月之後,隨着兩個海外國家(烏茲別克和泰國)的工廠的投產,下半年的整體海外銷售,值得期待;去年全年二十多萬,今年約五十萬,明年近一百萬,概率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