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產界巨擘、恒基兆業地產(0012.HK)創辦人李兆基,於昨日(17日)黃昏辭世,享年97歲。人稱「四叔」的李兆基,以其敏銳的商業頭腦與卓越的投資眼光,從1,000元起家,打造了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並在房地產、金融與慈善領域留下深遠影響。
從順德到香港:白手起家的傳奇
李兆基1928年出生於廣東順德一個貧困家庭,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之稱。其父李介甫經營銀號生意,李兆基12歲便開始跟隨父親學習匯兌與金銀買賣,奠定了其金融與商業的基礎。1948年,年僅20歲的他帶著1,000元港幣隻身來到香港,投身五金與貿易行業,憑藉過人的商業天賦迅速積累經驗與資本。
1958年,李兆基與友人合資創辦永泰建業,正式進軍地產行業。1963年,他與馮景禧、郭得勝等人共同創立新鴻基地產(新鴻基),並於1972年帶領公司上市,奠定了其在地產界的霸主地位。1973年,因發展理念分歧,李兆基退出新鴻基,隨後創辦恒基兆業地產(恒地),專注於中小型住宅項目,並逐步擴展至商業地產與物業管理領域。與此同時,他涉足金融投資,憑藉獨到的眼光與策略,贏得「亞洲股神」的美譽。
李兆基的金錢智慧:從致富之道到慈善理念
李兆基不僅是成功的企業家與投資者,更是一位樂於分享人生智慧的長者。以下是其多年來總結的致富之道與金錢智慧:
1. 延後成家、慎選職業
李兆基在2008年上海復旦大學的致辭中,向學生分享四個致富之道:
刻苦耐勞,勤奮努力:成功需付出艱辛努力。
經濟未定,不宜早婚:避免過早承擔家庭負擔。
先賺第一桶金,以錢賺錢:累積本金是致富的關鍵。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選擇適合的行業與伴侶至關重要。
他強調,男性應謹慎選擇職業,女性則需慎重擇偶,以避免影響人生發展。這些建議在當今社會對男女皆適用。看看台灣著名Youtuber「Andy老師」事件就知。
2. 累積第一桶金 以錢賺錢
要有第一桶金很重要,所以不宜早婚,否則家庭負擔太重會影響致富,亦難敢於冒險。要賺錢,需要有本金,利用時間,懂捕捉機會。
李兆基認為,累積第一桶金是致富的基礎,因此不宜過早結婚,以免家庭負擔影響事業發展與投資機會。他以1萬元本金、月利2%、50年複利變4.68億元的例子,強調本金與時間的重要性。
其「一博八」槓桿增值法(又稱「穿雲箭,過三關」)是經典的投資策略:
第一關:通過低風險債券(如日本債券)實現本金翻倍(1元變2元)。 第二關:投資高增長股票(如國企股),資金再翻倍(2元變4元)。 第三關:把握市場週期實現最終躍升(4元變8元)。 此法強調階段性增值與風險分攤,尤其適用於週期性市場。
3. 逆市操作心法
李兆基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動用數十億資金抄底,認為市場恐慌是入市良機。此外,他亦倡導效仿巴菲特,持有優質股至少1-2年,避免頻繁交易。
「四叔」的投資作風也很務實,提醒「穩賺不賠不存在」,即使長期投資也需承受波動,同時避免過度槓桿導致資產縮水。另建議分散資產將資金配置於債券、股票、地產等多領域。
4. 不要做「金錢奴隸」
李兆基其中一個重要的金錢智慧是「搵錢要成功,使錢要成功」,他認為聚財需搭配散財,通過慈善實現價値放大。「四叔」主張慈善應具槓桿效應,例如教育捐贈能培育人才反哺社會,所以大力做慈善,對教育界大力捐錢。
他創辦李兆基基金會,累計捐款超300億港幣,資助教育、醫療與扶貧項目,包括捐建清華大學李兆基科技大樓與支持香港培華教育基金會。
值得一提,「四叔」被譽為「亞洲股神」2001年自傳中承諾,恒生指數達3萬點時每年捐10億元港幣,2017年兌現諾言。
5.健康就是財富
最後,大家在看做金錢時亦要注意健康與家庭。「四叔」曾表示願用99%身家換30年青春,當被問到是否願意以一半身家,換取年輕20年時,李兆基說:「別說少一半身家,少99%家財而換回30年青春,我也願意。」
李兆基的辭世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但他白手起家的傳奇故事和投資智慧,很值得大家不時重溫。
作者:Moneyclub
原文刊登於 HKMoneyClub
更多你或感興趣內容:
輝達2025GTC演講來襲!能否助力股價?量子運算概念股提前暴漲
特朗普語出驚人、以軍突發大規模打擊!黃金3007避險情緒驟升 高盛閃現交易信號
睇完新聞,記得追蹤hkmoneyclub以下平台,接收更多分析評論!
Facebook:hkmoneyclub (https://www.facebook.com/hkmoneyclub)
Instagram:hkmoneyclub (https://www.instagram.com/hkmoneyclub)
YouTube:hkmoneyclub (https://www.youtube.com/@hkmoneyclub)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