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港股好淡激烈角力,成交逾4000億,印象中,是僅略少於去年九月底十月初那四個都超過四千億成交額的日子。
上周四,恒生科技指數將抵達去年十月初時的高位,即見半天的下殺行情。昨天的氣象,有點相似,恒生指數已頗接近去年十月初的高位23241.74點附近,又見急驟的量化沽盤。表示,某些專門玩短線的資金總在某些“敏感”位置“心思思”想套利走人。
尚幸,昨天的行情明顯好於去年的10月8日的“慘況”,顯見,在恒指二萬三千點前,支撐力量不算小。
不過從去年九月底十月初的狀況和上周四和昨天的的行情看,在在顯示,A股,尤其是港股,缺乏實力強勁的類主權基金。既然人行行長說過要以國家外匯儲備增加配置香港的金融資產,就適宜大力建倉港股中的核心資產,打爆空頭,成為港股的定海神針。
中金昨天發表的一份報告“呈露”了淡友的顧慮(比人家外資更擔心),即,DeepSeek事件破圈,引發了新的宏觀敘事:中國的人工智能技術具備接近霸主美國的實力,催生了民族自信,新一波的相關領域的投資或開始,也賦能不少高新企業提升效率和效益。然而,到底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和效益,有待驗證或證偽,同時,既有的經濟方面的低弱元素仍然存在。因此,中金建議投資者在恒指23000點至24000點之間伺機套利。
這份報告的觀點不無道理(其實我也想到了,並且在數天前某個放在嗶哩嗶哩的一個視頻中輕度提及),同時,行情上漲很急,套利誘因巨大,也自然催發了昨天部分資金急於套利的行情。而昨天內地一眾高層跟民營企業家的座談,也成了“好消息落地”。
個人預期後市壞不到哪裏去,去年十月的高位,後續一兩個月內,隨時會被衝破。不過,下月的會議顯得相當重要,個人期望內地高層不要太吝嗇於諸如赤子率和專項債等數字,應該放膽重錘出擊。現在還不放手一搏,更待何時?!稍慷慨一點,即可以大利天下,我不明白任何需要吝嗇的理據。
短期,本倉伺機而動,倉內成員,依然以科網和高新技術股為主。如果相關股份的股價能再上漲一成或更多一點的話,有可能重新配置多一點傳統經濟類股,譬如低估值高分紅股和一些消費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