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年一月,武漢突然封城,大家都諤然,事後才知道嚴重,果斷行動是值得稱許,否則全國擴散,為患無窮。不過,病毒由內銷轉出口,真的不知要多謝誰。接近兩年,病毒仍然全球橫行,在西方既然沒辦法徹底消除,唯有共存,因為我們不可以一直與世隔絕,反而要積極面對,一方面研發疫苗和事後藥;另一方面透過群體免疫,使整個社區適應下來。
大中華和新西蘭是防疫表表者,但面對病毒無孔不入,要長期清零是非常困難。偶有為之,封區封港,是奴民傷財,防不勝防。明年疫苗與藥物都難見有突破,再繼續閉關自守是否仍是上策呢?
中國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無疑清零令到工廠可以正常生產,但港口嚴格的檢疫措施,令到整個物流花了更長的時間,運輸效率降低,空有產能,實際運不出去,還加重成本。可用船運減少亦影響入口的能力,並且入口撿疫時間增加,供應鏈似斷未斷。
最明顯的案例是能源價格飛升,以往不就是經濟帶動,或局勢緊張才拉高價格,上年油組還要減產來穩住油價,今天趁高油價增產也沒有辦法,因為運輸斷層。結果中國自食其果,油煤價上升,電廠無心產電,因為賣一度蝕一度,電價沒辦法隨市場上升,因為民間受不來,並且令生產百上加斤。
我是「無型之手」門徒,大部分政府干預都沒有好結果,是鬥不過市場先生。中國推動新能源多年,但仍然以煤為主,反觀歐美,是很大反差,著實諷刺。可惜,這個情況,短期難見曙光。
歐美的與毒共存,短期是有陣痛,但當適應下來,生活回復正常。中國要改變,實是一個大議題,影響重大。但愈遲行事,傷害愈大。可惜,在政治為先下,這個改變最快是明年第二季。
[蔡光華,力高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email protected]](香港證監會持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