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討論撤銷樓市辣招,筆者想分享一下我的意見。
樓市辣招出現的前因及初心是管制炒樓!但這個目的其實一早已達到!卻無論有意或者無意樓市辣招也產生了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令到近年因量化貨幣而大量湧入香港的資金變相「封印」在銀行,香港的M3亦由2008年的6.05萬億港元增加到16.65萬億港元,增加了約1.75倍的資金!正常在這情況之下,香港樓市的價格和成交會因為資金湧入是正比例上升才對,當時可說是大勢所趨,所以筆者在近十多年只能給予消費者一個建議(尤其是年輕人)就是趕快買樓上車。
很奇怪香港的貸存比率並沒有因為不斷的資金湧入而持續上升,原因之一是樓市辣招令到投資的資金運作並不活躍,另一原因就是股票市場,股市的宏調令到消費者在資金充盈之下投資市場異常冷靜,再加上社會運動及三年疫情,悲情籠罩著香港。但一個「銀仔有兩面」,就是悲情反而令到香港因禍得福,想想如果過去幾年一帆風順,香港樓價可能會再高10%至20%,全港借貸額亦會提高,恒生指數可能會比現在高20000點左右,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可能在最近一年的加息及「收水」中幾近全身而退。正正因為錢沒有用來投資,最後就成為海量的存款,當存款高於借貸的時候,P按(最優惠利率按揭)就難以緊貼加息,而H按(銀行同業拆息按揭)只是面對套息的問題。而套息的問題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大,第一,套息的錢並沒有流出香港的;第二,套息得益的不只是炒家,亦包括不少在香港的存戶;第三,炒家套息一樣要付息口成本,套息活動去到後期息口會提高,加上匯差炒家一樣有損手機會!而賺炒家利息仍然是香港的銀行!香港神奇地出現定期息高於實際按息!在美國加息下配合聯繫匯率,銀行容易給予更高的定期息口!當定期息口高過滯後的實際按息成為常態時,加上按息如果能夠做到低過通脹和經濟增長的話,這縱使不是低息期也是「抵息期」!不過,局面波譎雲詭,息口仍然是不能低估的風險變數!
取消樓市辣招可能會令到成交活躍,那麼香港的銀行存款就會減少,按揭會上升,低息屏障可能會失去!那是否又合乎中美決戰前夕的局面呢?
現實上我們不可以完全和社會主義遠離太遠!取消辣招若回復到炒家市場,相信未必是實際的期望!
何況撤銷樓市辣招短期未必對樓價有利,還有可能就是市場上手持多於一個單位的人士會趁機減磅,有機會令到放盤量是多過需求!那撤銷樓市辣招反而是令到樓價下跌的做法,我們難以評估忽悠的買家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