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2024結束,僅剩不足一個交易周。全年來說,較震憾的階段,或算是農曆年前的恒指的二次深度探底,還有“924”後的希望重燃和快速的冷卻。怎說也好,比對內地乃至香港目前所面臨的偏艱困而複雜的經濟面貌,也許,今年的港股的表現,不算太差了,約略超過了15%的上漲,雖然,以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的跨度計,當下的恒指和許多股票的表現無疑是遠遠地不符合「寄望」的。本期文章簡單說幾句,待下周二或再補充一點總結和展望。
要一再提及的是,要不是今年來自港股通的接近8000億港元的創紀錄的淨流入,估量,今年港股的表現實際上會差得多,甚至,悲慘。
來年,我總覺得,來自美國的壓力,大概率不如過去一個多月市場所憂慮的那麼「確定」和悲觀——對如此大面積的歷史的預判,通常都是不?調的——最大的不明朗因素,依然是內地管理者提振經濟民生的方向、力度、速度和效益。這一點,需要持續觀察和印證。半滿的一杯水,視乎你怎樣看;悲觀的理由是,似乎總不能幹出讓資本市場很安心的事,樂觀的理由是,市場已作出了相當程度的悲觀的貼現。
近日內地的小型股和盈利素質差的股份的表現似有冷卻的趨勢,不知會否持續並波及至港股。貌似,目前內地管理者管理(尤其是內地)資本市場的能力比以前高,而且有「維穩」的上方指令,或許未至於會出現誇張的動蕩。但從街談巷議中,感覺民間的信心真不大,當有風吹草動時會否就出現失序的踩踏,不見得概率是零,所以也得留個心眼。
本倉裏面大部分的成員,興許都將會保留,箇中的權重比例,未必有極大的更易。當下,如果有什麼需要特別補充的,大概是,大概率會稍增加高息股的比例,也就是說,個人萌生了適時適度提高防守之墻的念頭。近日稍重新提升了中海油的持倉佔比,後續,或許會再增加如中移動和匯控這兩個成員,而平保的倉比會否大改,視乎後市的表現。實質上,港股裏面滿街都是高息股,但個人選擇時,除了高息、競爭地位較穩固和現金流偏佳,還會看標的的股東回報率。而近幾年都很少提及的匯控,相關指標是不錯的。
經濟再不濟,國大人多,始終會有一些板塊或個別上市企業能有偏好的表現,也就是說,時不時都有所謂的結構性行情。暫時看,還是所謂“新質生產力”吧,但其接續性,還得看流動性的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