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烏事件耐人尋味,市場反應非常混亂,股市大跌、金油大升,美國官媒大肆炒作,似乎意味戰事一定發生。
俄羅斯先是劍拔弩張,擺出伐烏姿態,然後卻按兵不動,似有退意,接著烏東開火,俄羅斯今日承認頓涅茨克及盧甘斯克獨立,但俄軍仍無實際動靜。再看美國,言之鑿鑿謂俄軍將擇日進兵,烏東局勢必成俄羅斯開戰藉口等;國務卿布林肯還跑去聯合國搖旗,同時向歐洲增派F-15戰機撐場。
兵法有云:「兵貴神速而不貴久」。自古用兵之道在於速戰速決,曠日持久乃兵家大忌。
回想2014年克里米亞事件,俄羅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兵不血刃吞併克里米亞。況今以兵力來計,俄羅斯軍力是烏克蘭的四倍,在邊境部署的兵力連同烏東獨立武裝等已達二十萬;美國雖然派遣數千人馬及軍備,但卻表明不會派兵前往烏克蘭助戰,強調會以外交途徑及經濟制裁對付俄羅斯,無疑已露了底牌。試問在此實力懸殊之際,俄羅斯若真的要出手,有何懼哉?俄羅斯承認兩地區獨立的同時仍然揚言願意對話,似乎旨在一招借屍還魂,好讓手中多兩個籌碼,以便同美國談判。
除了北溪二號,北約是俄烏另一個衝突點。北約全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是美英法1949年成立的,在歐洲的軍事防衛組織,用來抗衡當時蘇聯的"華沙公約組織"。北約有集體自衛權,也就是只要一國受攻擊,其他國家可以立刻參戰,不需要本國批准。蘇聯解體後,北約不斷加入前蘇聯國家。烏克蘭非常親美,也一直渴望加入北約。對俄羅斯來說,烏克蘭若加入北約便等於北約順利東擴到自己家門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但綜觀歐洲包括德國此時的反應卻異常冷靜。德國新任總理索爾茨與烏克蘭總統會面後,表示現階段不考慮烏克蘭加入北約,更有傳北約承諾十年內不讓烏克蘭加入,以換取俄羅斯罷兵。老實說,德國很清楚美國把戲,若北溪二號通氣不成,德國國民以及歐盟百姓均要繼續挨貴氣。再者,烏克蘭土地肥沃,農業發達,素有「歐洲糧倉」之稱,若烏克蘭落入俄羅斯之手,等於被俄羅斯斷了糧道。因此德國在這個時候當然希望大事化小,寧願隔岸觀火也避免火上加油。
現今商業世界,要真的打起仗來,大家都沒好處。只是這場戲還沒演夠,雖說商品因這次衝突受惠,但有經驗的投資者一般不會在重大地緣政治風險時建倉,因為前路太不確定。從避險角度看,銀行板塊應算不錯的選項,譬如香港銀行股ETF。
=============================================================================================
免責聲明: 本文的內容純屬個人意見,不代表任何機構的立場,亦不應被視為買賣證券的建議。如任何人因依賴本文的內容而蒙受損失,本人概不負責。投資涉及風險,而且並非所有投資風險都可以預計,產品單位可升亦可跌,投資者可能會蒙受巨額或全盤損失。投資者不應只單獨基於本文的內容而作出投資決定,而應細閱產品之銷售文件,包括當中所載之風險因素之全文。如有需要,應諮詢獨立專業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