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終於知道自己很需要物業了!
尊敬的董建華先生病倒了,他不是政客出身!所以在他當特首的時候經常吃虧!被其他政客及傳媒欺負,但他任內的政策在後來令香港人是非常受惠的!我認為香港人欠了董先生的一句致歉!和致敬!
香港1997年時的所謂「八萬五」政策,其實是沒有太大量增加到供應,1990/91財年的公私營房屋供應是約8.4萬伙,在1990至1996年的平均每年供應量已經是逾6.9萬伙(公營逾4.17萬伙、私營逾2.76萬伙),後來美國引爆了亞洲金融風暴,災難之所以巨大是因為在80至90年代美國其實大量「放水」(類似今天的量化貨幣),將市場需求擴大,亦將泡沫倍數加大!先放水然後將泡沫爆破正正是美國常用的「剪羊毛」搶掠技倆,這場人為災難,在香港沒有太多人懂得譴責滿手鮮血的美國,反而在效忠美國的傳媒和政客的引導下,董先生成為了代罪羔羊!這些是過去的事,但是正因為當時香港人已經失去了真相,令到日後香港人對自己的傷害愈來愈大。
2003年當香港政府決定退出房地產市場的時候,我曾經力挽狂瀾撰寫白皮書,透過商會向政府反映,希望收回成命繼續保持置業資助貸款等資助措施,人微言輕的我當然失敗;後來香港民間大肆提倡及歌頌「不作為」才是高智慧!於是乎曾蔭權先生當特首的時候放棄了大量建屋造地,甚至將賣地的主導權透過勾地政策交到發展商手上。我在2008年再提倡重推置業資助貸款計劃,立刻要面對壓力認為我「鼓勵幫助年輕人上車,等同送年輕人去死、再製造97年的燒炭」,現在樓價升了幾倍,其實是誰人害了年輕人?
之後香港人不斷反對造地,其實無疑是自掘墳墓,最嚴重的時候,泛民議員不用說了,包括建制派的政客都以反對造地為榮,兩、三年前我收過幾次他們的佳音都是:如何阻止政府建造公屋,或者阻止了一些道路的興建,他們為的都是滿足一班已被傳媒荼毒的選民。
執筆時,剛發生了特首討論房委會要「罰款」的小風波,我認為這可能是用語的誤會,但卻深深體會並且感到非常擔憂的就是看到特首和房委會的成員的互相回應,主觀覺得他們都未搔到房屋問題的癢處,房屋造地我認為最重要是加快流程,要處理的重點其實是流程裡面不同人士的觀念和意志都不足,很多重要的部門包括城規會的成員的思想是否適合大時代的需要?這場「心戰」打得來無聲無息,可癱瘓社會而不見血!改革工程之浩大,並不是「拎條橋出黎」就可解決到!